400-0067-285

杭州东书房艺术培训中心

【国学课堂】如何理解“无友不如己”?

来源:杭州东书房艺术培训中心 发布时间:2016/8/17 15:03:50

  在与学生研读《论语》时,常常有学生来问,孔子讲的“无友不如己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

  这个问题一时还真不容易回答。不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,那么要跟高于自己的人交朋友啰?但高于自己的人又怎么会跟低于他的人交朋友呢?如果这样推论下去,恐怕世界上就不会有“朋友”二字了。再则,倘若人人都照此实行起来,对高者仰视,对低者鄙视,身段忽高忽低,面孔忽冷忽热,如此势利即便贩夫走卒亦不屑为,竟谓圣人之所倡导,也可说是匪夷所思了。

  所以对圣人的这句话,切不可泥于字面,把意思给理解歪了。要知道,《论语》所记者,多为孔子师生间的日常谈话,不是今天科学思维背景下的著书立说。孔子论理不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,而是用日常生活化的,直觉体验的方式。如果我们把孔子的话当做一种科学语言,并以此来求解的话,就会方凿而圆枘,就会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,愈来愈偏离孔子的真意。

  那么孔子这句话的真意究竟是什么呢?我想孔子这里讲的是交友之道,是讲做人的问题。这个“如己”或“不如己”的方面,应该不是指专业技术领域。比如说学问做得好不好,技艺水平的高或低,更不会是身份地位的差异。

  《论语·学而》中引子夏的话说:“贤贤易色;事父母,能竭其力;事君,能致其身;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”交友之道的要义在“言而有信”,学问好坏不是交友的必要条件。即使不是教授,只要人品好,也可以说是有学问了,当然也就可以引为朋友了。朱熹说,“友所以辅仁,不如己,则无益而有损。”(《论语集注·学而》)这个解说是有道理的,也给我们的理解指明了一个方向。这就是说,孔子讲的交友准则是辅仁、求仁,是在道德修养方面,不是在专业技术层面,因此我们不能从后一方面去求解。顺着这个方向,“无友不如己”的意思就可以渐渐地清晰起来。

  那么这个“不如己”的“己”字又该如何理解呢?我觉得,在做人方面,“如”和“不如”的标准是无法用数量来区别的,也不是用外部标志就可以确定的。犹之乎今日之评定教授,需核心期刊几篇、项目拿了多少,以此来确定学术成就的高低,其荒诞可笑是不言而喻的。所以这里“如己”或“不如己”,只是一种大致的把握,是一种直觉的判断,古人所谓观其气象,庶几近之。孔子这句话中所谓的“己”,事实上就是孔子设定的作为一个君子的标准。至于什么叫君子,《论语》一书中已经说得很多很多。追求君子人格,承担君子责任,可以说是贯穿《论语》全书的基本思想,地球人都知道,是无需再来引证的。可见,这里的“己”不是很狭义的社会中任何一个具体的人,而是作为一个君子的符号,是一个共名。“无友不如己”,就是说的不要和人品低下,够不上称为君子的人交朋友。

  这样的理解是不是夫子的真意呢?这里再引《论语·季氏》中的一段话来做一个旁证。“孔子曰:‘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’”说的是,要和正直、诚实、见多识广的人做朋友;不要和那些奉承拍马的人、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,巧言令色的人做朋友。这个话讲得实在是好,虽然时间过去了三千年,今天读来依然是至理名言,仍然可以指导我们今天如何立身处世。

  回到我们的问题上,益者三友,就是“如己”者;损者三友,就是“不如己”者。“不如己”者,万万交不得。不惟不交,而且还要特别当心。孔子在《论语》中一再强调要知人,识人,说只有做到这一点才算是“知”,真可以说是语重心长,是他一生经验的结晶,是生活的智慧。从前读《论语》的时候,读到这里泛泛而过,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,觉得很简单呀。现在我已经在人生的道路上消耗了大半的光阴,回过头来重读经典,感受就完全不同了。这些平实、简单的话语,不知怎么搞的,在我的眼前却变得凝重厚实起来,漫漫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无不印证了圣人的教导。

  程子自述他的读书体会说:“颐自十七八读《论语》,当时已晓文义,读之愈久,但觉意味深长。”(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·论语序说》)确实,读中国先哲的书,更应带着人生体验,用感情去体悟,用生命去体认,而不要仅仅只是把它作为考察对象,一味地作冷静的分析。当然,这也是需要的。

  更多资讯杭州国学培训学校http://dongshufang.soxsok.com/

领取试听课
每天限量名额,先到先得
温馨提示:为不影响您的学业,来校区前请先电话或QQ咨询,方便我校安排相关的专业老师为您解答
  • 详情请进入 杭州东书房艺术培训中...

关于我们 | 招生信息 | 新闻中心 | 学校动态

版权所有:搜学搜课(www.soxsok.com)